偶尔逛朋友圈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消息
↓↓↓
XX学校/幼儿园XX学生/孩子出现恶心、呕吐或腹痛、腹泻,大部分的家长和一部分的医生往往会怀疑是吃错东西,引起了食物中毒,名媒体便按照家长或医生的说法,争先报道了XX学校/幼儿园出现食物中毒。一时引起了家长的紧张和社会的 冬春季节,中小学生或幼儿又呕吐又拉肚子的,不一定是隔壁老王食物中毒捣的乱,反而更多的是我,我叫诺如病毒。
不过也难怪大家,因为跟隔壁老王长得太像了,具有很多相同点,所以我经常被错认为食物中毒。
▼▼▼
“备注:诺如病毒单一感染,白细胞正常或偏低,但32%~44%感染者白细胞升高[1-2],推测是由于合并细菌感染;细菌性食物中毒白细胞常升高,其他类型的食物中毒白细胞一般不高。
”但是
我真的不是隔壁老王啊!
咳咳咳
自认为更“厉害”的
诺如病毒清了清喉咙
开始了自我表白:
▼▼
诺如病毒感染
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或腹痛、腹泻的胃肠道传染病。
重要事情说三遍:诺如病毒感染具有传染性!传染性!传染性!
食物中毒
是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含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分类包括细菌性、真菌性、动物性、植物性、化学性食物中毒,但不包括病毒和寄生虫。
重要事情说三遍:食物中毒木有传染性!木有传染性!木有传染性!
听完自白后
大家能否辨别出我与“食物中毒”啦?
当然我们还是有区别的
▼▼▼
在这里
偷偷告诉大家
既核心又通俗的判断原则
食物中毒者:
食物的分布与病例分布一致+不食者不得病!
诺如病毒感染:
不食者也会得病!
温馨提示
学校、幼儿园食物中毒的食物来源一般有:
①校园提供的。
②校园外就餐的。
③校园外带入的。
而且,确定是否为食物中毒,需经疾控机构的现场流行病学专家(非临床医生和校园医生,更非一般公众)调查核实后,才能下结论。
听完了诺如病毒的自白
接下来
小编带你了解更多
关于诺如病毒的知识
▼▼
诺如病毒
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为诺如病毒高发期,学校、幼儿园、单位集体食堂等单位都需严加防范。
诺如病毒为何“凶猛”?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博士介绍,人类容易感染诺如病毒,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诺如病毒极易变异,每年的流行株都可能不同。
二、这种病毒的致病剂量很低,一般来说,诺如病毒在食物和水中的含量也很低,但人体只需摄入10~个左右的病毒粒子就能致病。
最易被诺如污染的食物:贝类:牡蛎(生蚝)、贻贝(青口)、蛤蜊、扇贝等。
原因:贝类过滤水体取食,把水中致病的微生物留在腮、肠道等部位,食用时难以清洗。
伏地生长的果蔬:草莓等。
原因:以粪便施肥或污水灌溉时被病毒污染。
如何防治诺如病毒
在这里小编要开始
支招啦!!!
招数一:腹泻致脱水要及时补液市民对于“诺如”也无须过分恐慌,一般患者靠自身免疫力就能逐渐恢复痊愈,甚至特殊治疗都不用。不过,专家特别提醒,如果老幼感染后上吐下泻,一旦出现脱水症状,即使精神食欲还好,医院口服补液盐;如果症状严重,就要及时输液治疗了。
那么,怎么判断患者是否脱水?就要看情绪上是否烦躁,孩子哭闹时是否眼泪减少,有没有出现眼眶凹陷、口唇和皮肤干燥、小便减少等等症状,如果出现了,就要考虑是脱水导致。
招数二:预防最关键做好四件事第一件事,勤洗手,洗净双手。尤其是在吃饭前、做饭前、上厕所后,一定要用肥皂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
第二件事,洗净果蔬。水果、可生吃的蔬菜,在食用之前务必认真清洗干净,建议瓜果最好削皮后吃。
第三件事,煮熟煮透。吃的东西一定要煮熟煮透,特别是生蚝之类的海产品。
第四件事,加强通风。家里、工作场所、集体场所,要常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招数三:家有“诺如”患者怎么办?1给患者独立的饮食用具等生活用品,最好能安排独立的厕所。
2患者要远离厨房,不要到厨房去晃悠。并且从患病到康复后3天内,都一定不要去做饭或照顾其他患者。
3患者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
4患者住所要开窗通风或使用排气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患者呕吐或腹泻后,家人要及时清除和处理呕吐物和粪便,并清洗、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和物品,消毒可采取含氯消毒液或煮沸等,清理者务必戴口罩、手套,做足个人防护。
小编科普了那么久
大家都懂了吗?
所谓“预防胜于治疗”
快点做好预防
防止家中老幼“中招”吧!
对病毒sayno!!!
来源:增城食品药品监管
编审:曹剑萍
责编:黄家荣编辑:刘思泳
增城日报全媒体出品
增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