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翻译自《lookingin》一书
拒绝理智:从苏黎世到纽约
翻译:山坡羊
续上篇
罗伯特·弗兰克/拒绝理智:从苏黎世到纽约(1)
罗伯特·弗兰克/拒绝理智:从苏黎世到纽约(2)
罗伯特·弗兰克/拒绝理智:从苏黎世到纽约(3)
罗伯特·弗兰克/拒绝理智:从苏黎世到纽约(4)
罗伯特·弗兰克/拒绝理智:从苏黎世到纽约(5)
罗伯特·弗兰克/拒绝理智:从苏黎世到纽约(6)
罗伯特·弗兰克/拒绝理智:从苏黎世到纽约(7)
我们创造艺术不是为了死于真相
-弗里德里克·尼采(FriedrichNietzsche)
大胆鲁莽的癖好贯穿弗兰克的一生,他于年6月离开纽约,暂时放弃刚刚起步的杂志摄影师工作,开启了一段为期四年的欧洲休闲之旅,他描述这次旅行就像是“野营”,进一步解释到“我进入了一个更加理智的阶段,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想要什么”。
在纽约工作生活一年以后,他知道自己要创造一种“更能承受住重量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不再依赖某一“单张照片”,他还想创作一些图片故事发表在《生活》杂志上,至少在开始阶段他的研究计划在脑海中是明确的,布兰特(Brandt)、加缪(Camus)、柯特兹(Kertesz)、图格纳(Tuggener)是他的榜样,他想观看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或者仅仅一个城市的街区,用陌生人或旅行者的眼光来识别它的基本特征,但不知道该怎样组织资料。为了测试并完善自己的设想,他很快设计了三本书的草图,每一本书都有不同的结构:《秘鲁》(Peru,)、《玛丽的书》(Mary’sBook)和《黑、白、物》、(BlackWhiteandThings,)。
《秘鲁》(Peru,)
《黑、白、物》
此外他还完成了一个系列-《你看不到的人》(PeopleYouDon’tSee,),这本书的素材来自多个地方,有巴黎的座椅和鲜花、伦敦的银行家、威尔士的矿工,他频繁旅行的足迹遍及英国、法国、瑞士、威尔士,以及中美洲南美洲的多个国家,每到一处他都对当地独特之处有所反映,创作出了影调截然不同的照片:秘鲁-印象派,巴黎-浪漫,伦敦-怀旧,纽约-艰难。
年6月至12月间,弗兰克游历了古巴、巴拿马、巴西、玻利维亚,还在秘鲁各地游荡,他后来说去那些地方是要“满足自己的本性,自由地工作”,可以肯定他希望去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度,会更多地凭直觉面对和观察,就像布兰特(Brandt)所提倡的那样,用孩童的眼睛看世界。弗兰克还增加了对当时媒体有关南美洲介绍的兴趣,年代末,随着航空旅行和旅游业的发展,杂志发现人们对外国和异域情调的兴趣日益增长,经常派摄影师到曾经很遥远现在却很容易到达的地区,仅年,时尚摄影师托尼·弗里塞尔(ToniFrissell)和欧文·佩恩(IvingPenn)都在《Vogue》杂志的安排下去过利马和秘鲁,佩恩(Penn)和弗兰克一样,穿越安第斯山脉到达库兹克(Cuzco)镇。雄心勃勃争强好胜的弗兰克无疑也想证明,即使没有商业的支持,仅凭一己之力也能创作出一些重要的东西。
弗兰克没有任务要完成,除了自己也不需要满足任何人,所以在秘鲁他“对镜头很随意”,绕过了秘鲁的历史以及具有纪念意义的古迹和雄伟的大山,拍摄当下,正像他自己写的,拍摄正在“变化”的事物和“最平庸的东西”,如清晨的阳光下人们乘坐的马车一个手捧咖啡杯的男孩。
由于不能和拍摄对象口头交流,他的表现像个“侦探”,尾随一个感兴趣的人“一同仰脸、一起走路”,观察与等待,相信总有事情要发生,变得非常敏锐,学会了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以便抓住猎物,例如一个孩子被爸妈捉到前的一瞬,和一群人在大街上被驱散前的匆忙。但和远距离侦察的侦探不同,弗兰克与被摄对象靠的很近,就像大舞台上的主持人,经常突兀地从身体上将人的头部裁去,从手臂上减去手,用前景虚焦来来强调高度个性化的观点,暗示自己参与了所描述的事件而不是置身渡外。尽管弗兰克与被摄对象建立了融洽的关系,共同参与了创作过程,分享了体验,但被描绘的人变成了一堆形状、线条和纹理,偶尔闪现一个沉思的凝视和灿烂的微笑。弗兰克挑出随处可见的当地人戴的帽子作为秘鲁人的典型特征,帽子遮住脸给人一种神秘感,还形成了一重屏障,暗示无论弗兰克还是观看者都无法穿透他们的伪装。
《秘鲁》手工书
年初,弗兰克回到了纽约,仔细研究了旅行中拍摄的照片,用这些早期的样本制作了两本手工相册。两本《秘鲁》(Peru)大小相同,内含相同的39张照片,图像组合也相同,模仿了布罗多维奇(Brodovitch)在《巴黎一日》(DayofParis)中的韵律与节奏,有时把照片放在书页的边缘,有时放在中间,还有时延伸到相邻的书页上,毫无疑问想到了布罗多维奇(Brodovitch),他甚至从右向左翻转了两张照片以期创造出更加和谐的布局。
他审慎地打量着《巴黎一日》(DayofParis)和《芭蕾》(Ballet),感觉自己也拍摄过类似的照片,例如一张一群孩子的照片,近景的中间描述的是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和一头驴正对着画面,旁边是一头美洲驼的侧面像。他借鉴布兰特(Brandt)的研究,经常比较资产阶级和农民、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城市街道和乡村小巷(参见7-8页)。他还探索了图格纳(Tuggener)的蒙太奇理论,从风景到人,从外部空间到内部空间,增加了序列的张力,并对图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问题,通过形式和标志性照片的重复出现使照片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例如,一个男人戴着一顶帽子站在外边,手里拿着绳子,与之比邻的另一张照片帽子挂在绳子上方的墙上,两者遥相呼应,和图格纳(Tuggener)一样,还善于利用被摄对象的目光吸引观众,让观众的视线始终不离相册。
然而,照片的排列顺序和在整体中的意义仍然缺乏清晰的脉络,尽管弗兰克称相册“象一本日记”,记录的图像是即时的、局部的、零碎的,甚至是万花筒般的,但这两本书并未展现他的旅行经历,显然也没有编年学和地理学方面的记录,和沃尔根辛格(Wolgensinger)在《特拉·拉蒂纳》(TerraLadina)一书中的做法一样,弗兰克在每一章节中都用一张空镜头的风景照开场,接着是人物肖像,然后是工作照,但是没有标题,也没有识别人物、地点和活动的文字介绍和标识,浏览者一页接着一页翻看时得到暗示。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讲,浏览者和弗兰克一样成了一个陌生国度的陌生人,没有路标,只能通过观看者感受,用直觉和知觉来体味书中的意义。更进一步的强调,在两本书中的顺序是有差异的,虽然相匹配的照片排列顺序相同,但强调了不同的地位。弗兰克计划观看者要理解照片的意义不是通过对书从头到尾理性的阅读,而是通过一系列印象,一个印象建立在另一个印象之上,就像相册本身就是一本日记,相同的照片从不同视觉表现主题,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没有自身的顺序,向人们提示,没有单一的真相,对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认识都不能通过理性和逻辑分析,只能通过感知,可以发现多个真相。
弗兰克将《秘鲁》(Peru)的印本分别送给了自己的妈妈和布罗多维奇(Brodovitch),但对最后的结果仍不满意,感叹“如果能够更多地了解,会做的更好”。他认为自己并没有完全了解秘鲁的文化,对他来说,《秘鲁》(Peru)一书的完成,标志着“异国情调”的终结。
END
未完待续......
译者
翻译:山坡羊(魏连安)
关于《Lookingin: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
《Lookingin: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英文名LookingIn:RobertFranksTheAmericans)是一本展示、解析弗兰克《美国人》摄影著作的摄影画册,由于其资料的丰富和详实,使其成为研究《美国人》的珍贵资料。
书中含有《美国人》中的所有照片以及另外部分摄影作品集,回顾了弗兰克的创作历程。另外刊登了包含策展人萨拉·格林诺夫的几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探讨了这本开创性摄影作品的渊源,以及弗兰克在古根海姆基金帮助下的拍摄过程,《美国人》的排序,作品对此后摄影的影响等。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美国人》几个版本的不同,以及弗兰克的书信和手稿材料等。附录中,包括了底片展示等珍贵资料,资料的完备和详实使其成为《美国人》的权威信息来源。
原标题:《罗伯特·弗兰克/拒绝理智:从苏黎世到纽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