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能源汽车销量与新能源电池产能扩张再看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为.3万辆,增幅高达%,有观点预测今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万辆。在新能源汽车销量结构方面,纯电动车(BEV)约占71.6%,插电混合式电动车(PHEV)约占28.1%,燃料电池车的占比很低。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向10%挺进,值得注意的是,在欧盟强力推动汽车电动化的态势下,预期欧盟的重点国家如德国、法国的新能源车新车渗透率在本年度就有望超过20%。中恒远策助理研究员王清晏认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突飞猛进的态势下,与其相关的金属材料需求将呈现对应量级的飞速增长,以锂、钴、镍等代表的海外资源利用型园区的投资价值将迎来新的评估阶段。以中外新能源汽车电池企业产能积极扩张的态势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海外锂、钴、镍等资源利用型园区的投资价值与潜力。在不完全统计的情况下,至年全球锂电池产能规划已经超过GWh,重点企业主要有宁德时代、LGES、SKI、松下、比亚迪等,其中我国相关企业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池产能规划总量中的占比居于绝对优势。中恒远策助理研究员王清晏认为,新能源电池产能的快速扩张将对锂、钴、镍等关键原材料的供应保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上述关键原材料跨国供应链体系的构建、优化与完善将体现出更高的投资价值。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相关金属矿产的探采选潜力仍然有较大的增长或优化空间。以锂资源为例,除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等固有优势资源国外,仅非洲而言,刚果(金)、津巴布韦、马里、加纳、纳米比亚等国的锂资源就仍然有一定的投资开发潜力。因此,中恒远策助理研究员王清晏建议相关企业积极评估在锂、钴、镍等资源优势国家投资布局锂、钴、镍等为特色的资源利用型园区的投资价值与合资合作空间,同时综合权衡上述资源利用型园区开发对公路、铁路、港口、电力、供水、固废处理等项目的拉动效应。对于主业不是金属矿产开发的工程承包企业而言,中恒远策助理研究员王清晏建议相关企业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可以与主业是金属矿产开发的专业央企、国企、国际巨头等战略合作,强强联合、协同各自优势共同开发布局于特定国家的资源利用型园区项目,另一方面可积极探索并购整合金属矿产探、采、选等领域的中外专业公司,并成立专业的金属矿产投资开发公司的可行性,探索将境外金属矿产开发作为主业进行衍生的空间。本文撰稿人:王清晏,本文属北京中恒远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squjiang.net/lsgs/911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