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把自己搞晕了。
虽然你随便一搜,就能搜到无数帖子重复用这一段文字介绍百内:在智利众多美丽奇异的风景名胜清单里,其中世界自然遗产、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世界50个人生必去的地方之一的百内国家公园。
虽然我已经在万能的互联网中找到了答案,但我决定暂且按下不表,等我从百内归来,再为她正名~
八过,大名鼎鼎的百内国家公园TorresdelPaineNationalPark真的不属于世界自然遗产。
好了,回归今天的正题,让我来数数智利世界遗产,这是我最爱的出行前功课啦~
1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
RapaNuiNationalPark
世界文化遗产
拉帕努伊是当地人对复活节岛(EasterIsland)的称呼,岛上酝酿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公元年时玻利尼西亚人(Polynesian)在没有外界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想象丰富的、原汁原味的纪念性雕刻和建筑传统。从10世纪到16世纪,玻利尼西亚人陆续建立了许多神殿,竖起了许多称为莫阿伊(moai)的巨大的石像,至今仍是一道无与伦比的文化风景,吸引全世界各地游人慕名来访。
复活节岛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屿,位于智利以西外海约到公里处,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离其最近有人定居的皮特凯恩群岛也有2,公里距离。该岛形状近似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组成,面积平方公里。包括附属岛屿,面积为.6平方公里。
复活节岛以其石雕像而驰名于世。岛上约有座以上的巨大石雕像以及大石城遗迹。考古发掘认为岛上存有三个文化期。早期的巨大石墙,可用以观察一年中的日出方位。中小型的各类石雕像采用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及火山渣为石料,用同位素碳测定时间约在公元前年。中期以石台上的长耳朵、无腿的半身石雕像为特征。
复活节岛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它们或卧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边。其中有几十尊竖立在海边的人工平台上,单独一个或成群结队,面对大海,昂首远视。这些无腿的半身石像造型生动,高鼻梁、深眼窝、长耳朵、翘嘴巴,双手放在肚子上。石像一般高5-10米,重几十吨,最高的一尊有22米,重多吨。有些石像头顶还带着红色的石帽,重达10吨。这些被当地人称作“莫阿伊”的石像由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雕凿而成,有些还用贝壳镶嵌成眼睛,炯炯有神。
2
奇洛埃教堂
ChurchesofChiloé
世界文化遗产
位于智利南部、巴塔哥尼亚地区的门户有一个奇洛埃群岛。在流传着神话和传说的诸多岛屿上,坐落着数以百计的天主教堂,其中有16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文化遗产,分别是:ChurchofQuinchao、ChurchofSanFrancisco、ChurchofRilán、ChurchofNercón、ChurchofAldachildo、ChurchofIchuac、ChurchofDetif、ChurchofVilupulli、ChurchofChonchi、ChurchofTenaún、ChurchofColo、ChurchofSanJuanBautista、ChurchofOurLadyofSorrows、ChurchofChelín、ChurchofCaguach、ChurchofSantaMaríadeLoreto。
奇洛埃的教堂多是长方形结构,外墙和内部两排木柱支撑着天花板的木椽。类似欧洲的教堂,这些教堂拥有鞍形屋顶,从教堂内部可以看见穹顶,只不过材料取自木头。整座教堂都是木头建造的,只有地基是石头的,外部装饰精美的一面总是面对街道,这也是欧洲教堂的一个特点。教堂外部的墙和屋顶都用小松树块或者木屑装饰,有的也用挂有喷绘了各种颜色的金属盘的木板做装饰。奇洛埃教堂是拉丁美洲独特的木结构宗教建筑中的典范,该建筑传统始于17和18世纪的耶稣会布道团(JesuitPeripateticMission),19世纪由圣方济修会SanFranciscans发扬光大并延续至今的徒步传教行为的一种衍生物。这些教堂证实了奇洛埃群岛曾经的富饶,表现了当地的精神面貌,是欧洲文化和当地土著文化成功交融的典范。这些木制建筑和周围景致、自然环境组合在一起,成为完美、和谐的统一体。
而由于当地野生原始的地形和复杂的交通脉络,每个教堂皆有独特的装饰特色,按照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建筑年代和宗教意义建造,从中展现了这个朴实而热情的民族,至今每每踏入这些教堂都依然虔诚祈祷。
以奇洛埃教堂为主题的邮票3
瓦尔帕莱索港口城市历史区
HistoricQuarteroftheSeaportCityofValparaíso
世界文化遗产
瓦尔帕莱索殖民城市是19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城市和建筑发展的典范。
城市地理位置如同一个圆形露天剧场,布局非常有特色,山腰上到处可见本国的城市建筑,其中还点缀着星罗棋布的教堂尖塔,在平地部分则采用几何布局。瓦尔帕莱索还完好保存了一些早年有趣的工业基础设施,例如陡峭山坡上不计其数的“起卸机”。
4
亨伯斯通和圣劳拉硝石采石场
HumberstoneandSantaLauraSaltpeterWorks
世界文化遗产
亨伯斯通和圣劳拉硝石采石场遗址由多个以前的采矿点组成,来自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工人就居住在企业生活区中,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这种文化体现于丰富的语言、创造力和团结力上,尤其是争取社会公正的先锋精神,这对社会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处遗址位于地球上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偏远的潘帕沙漠地区DesertPampa。从年开始,成千上万名来自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的矿工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了60多年,开采世界上最大的硝石矿,生产化肥硝酸钠,用于改造北美洲和南美洲以及欧洲的农田,并为智利创造了巨大财富。由于这里的建筑物容易遭到破坏,最近又受到地震影响,这里已列入了《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以便募集资源,对其实施保护。
5
塞维尔铜矿城
SewellMiningTown
6世界文化遗产
塞维尔采矿小镇建于20世纪早期,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南85公里处,处于安第斯山海拔米以上的极端气候环境中,是布瑞登铜业公司theBradenCop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