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食谱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322/6985655.html
本期选取了来自《国家城市规划》年02期的两篇文章,本期主题——人工智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研究创新与实践应用。
内容大纲:01《多源数据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决策——城市系统模型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02《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灾害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与探索》
01
—
《多源数据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决策——城市系统模型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来源:《国家城市规划》年02期作者:杨天人;金鹰;方舟摘要:随着城市多源数据兴起,城市系统模型与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建立数据间内在关联(如非线性与因果性关系)的核心基础。本文以两者的典型代表——“空间均衡模型”与“对抗生成网络”为例,总结梳理两者在城市研究与实践中的理论基础、优势与局限以及应用场景。城市系统模型更适用于支持大尺度的规划实施评估(通过反事实模拟)与空间规划编制(通过情景预测),而人工智能技术则更适用于基于现状案例与规划指引的小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生成。基于两者的优势互补性,跨尺度的模型耦合可以为探索因地制宜、多维度共赢的城市决策提供可量化、可解释的科学依据。本文解释了多源数据在规划与设计中囿于现状描绘的局限与原因,挖掘了其在模型支撑下辨析城市问题与优化空间决策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城市系统;人工智能;多源数据;规划实施评估;空间规划编制;空间形态生成
多源数据背景下城市研究与实践的局限:
(1)“线性”与“非线性”
供给端(如建设用地的增减)与需求端(如劳动力的流入流出)的非线性变化过程难以由简单的线性假设描绘。因此,基于线性回归方程建立的城市多元要素联系并不适用于供需条件发生变化的场景。(2)“相关性”与“因果性”
多源数据驱动的城市研究与实践往往过于强调(甚至满足于)对变量间相关性的揭示,缺少对因果关系的理解与推断。目前数据驱动型的城市研究与实践往往停留在关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