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个端午节,想必各位过得百味杂陈……连屈原这样的机构客户都被逼得平仓投江,我等小散……唉,不提了,且去吃个粽子。据说如今这叫套牢
虽然大墨国的糯米比日本天价米卖的还贵,粽叶也是从美国进口的,不过还好墨墨满街都在卖一种本地粽子,学名Tamale:把玉米粉、肉和调味品混合起来,用玉米叶或是香蕉叶包起来蒸熟。
听起来还不错的样子对不对?荷叶粉蒸鸡、麻城肉糕等等美味扑面而来的感觉有没有?
胖格瓦斯就是这么上当的……
去年端午节,格瓦斯好(shou)奇(jian)在超市里买了一袋这货,吃起来跟上大刑差不多。后来看一美帝的旅游节目说超市里的冷冻货不行,得去小摊买现做的才正宗。
格瓦斯家附近就有这么一个粽子摊,每天早上都排满人,数次路过都表示好奇,这回借着过节买了一个。
看起来略不美观是不?不过既然那么多人排队,总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说吧?
然后……
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胖瓦格斯缓缓举起筷子。
一口下去,well,鸡肉和mole酱(一种加了巧克力的暗黑酱料),再配上辣椒油,听起来虽然像是熊孩子过家家的配搭,但味道就还是能够接受(格瓦斯君是不是太宽容了==)。
不过,还是有致命的问题——这货的口感实在太差了……面面的,黏黏的,确切地讲,仿佛是在吃一个被咸菜汤泡烂的窝窝头。
可就这货,在年,跟玉米饼、mole酱等东东,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定名为墨西哥传统饮食。
虽说不太合国人的胃口,但玉米粽子的历史悠久到不可思议。早在公元前年的玛雅前古典时期,当地人就已经开始吃这种玉米叶包裹的食物了,那会吃的比现在生猛:兔兔、火鸡、青蛙、火烈鸟、钝口螈统统都能包了粽子吃。这萌货就是钝口螈,已经被吃成濒危动物了
而且,这种吃法从墨西哥一路向南到阿根廷,在整个拉丁美洲都能见到。
在墨西哥人们最常吃的是吃鸡肉粽,也有类似以下这种色泽的草莓粽,目测当地人兼容并包,二者通吃,没有甜咸党争。草莓粽,让人想起了客家红龟粿
到了中美洲就有了新花样:危地马拉人往里加梅子干和葡萄干,哥斯达黎加人往里加咖啡豆,巴拿马人往里加番茄酱。巴巴多斯人吃的比较复杂。
过了巴拿马运河,厄瓜多尔人吃的是猪肉奶酪粽,秘鲁和玻利维亚人吃的是香草粽,阿根廷人因地制宜弄出了球形的羊肉粽。
总之,这玩意儿在拉丁美洲实在是太受欢迎了。就连北边的邻居美国人,吃这玩意儿也吃了一百多年了。也难怪旅游节目里的美帝小哥会对着墨城街边的粽子眉飞色舞,人家的味蕾早就调适好了。著名蓝调音乐家罗伯特·约翰逊还写过一首《TheyreRedHot》,描写的是墨西哥粽子,和卖粽子的姑娘。
至于我朝的粽子,老美貌似还不太熟悉。
不过这并不妨碍星巴克推出这种的逆天的玩意儿。
---------------------
专注逗比三十年:
欢迎摁右上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