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比较政治学系、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教授;从事拉美、中东欧政治与外交研究等
内容提要
中国的拉美研究在过去60多年间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亦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以日本和韩国的拉美研究作为参照,通过对中日韩三国拉美研究的源起与发展、高校课程设置、研究人员构成、学术平台及其作用、重点议题分布等进行比较后发现,中国的拉美研究当前面临着语言学习与地区研究联系不紧,多领域、跨学科研究未获应有重视,研究中偏地区轻国别、偏政策轻基础的取向明显等结构性问题。加强研究人员西葡语语言能力建设、提升研究人员综合学科知识素养,细化拉美地区国别研究与增强针对拉美地区的基础性研究,应是当前推进国内拉美研究纵深发展的优先选项。
捷克裔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将东欧称作“一块在最小化的空间浓缩了最大化的多样性的地区”。相比之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以下简称拉美)好像恰恰相反,在这片广袤的区域,人们更多感受到的是默契与相似。如同“东欧”一样,“拉美”也并非一个自然地理概念,较之前者,它有着更为复杂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其中涉及语言、种族、政治等多重因素。根据比较规范的分类,这一区域大致包括北起格兰德河(墨西哥称北布拉沃河)南至好望角之间的33个国家和十几个领地或属地。前者包括地理上属于北美的墨西哥,位处中美地峡的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南美大陆上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巴西、委内瑞拉、苏里南、圭亚那,以及位于加勒比海的古巴、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牙买加、巴哈马、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格林纳达、多米尼克、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后者涵盖讲西班牙语的波多黎各自由邦讲英语的开曼群岛、蒙特塞拉特岛、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安圭拉,讲法语的法属圭亚那、马提尼克、瓜德罗普、圣巴泰勒米、法属圣马丁,以及讲荷兰语的阿鲁巴、库拉索、荷属圣马丁、荷兰加勒比区等。
作为一名从事拉美研究的学者,笔者深感拉美这块土地天然散发着一种令人难以抵挡的特殊魅力。在这里,存在着许许多多用所谓常理难以解释的组合与撞击:剧烈的社会变革、曲折的经济发展、军政与民主的诡异交替革命而破碎的历史、惊人的贫富差距、奇妙的种族关系、变动的政治文化,以及对同处西半球的北方近邻毫无遮掩的爱与憎……当然还有出色的文学、音乐、舞蹈、体育,等等。不夸张地说在以地域为划分单元的国际社会中,拉美可算是一个相当独特的存在。由于彼此相距遥远、文化差异巨大、历史联系有限,对许多中国人而言,拉美仿佛是一片催生奇异幻想之地。从学术研究来看,由于各种原因,拉美研究在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中一直处于相较边缘的位置,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