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防溺水安全知识宣讲
一、时刻牢记,防溺水安全“六不”。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其他大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二、掌握孩子发生溺水时的表现,是拼命拍水或者大声喊叫吗?如何识别?
事实上在溺水发生的时候,儿童不一定能够拼命拍水或大喊,反而往往是无声且短暂的。溺水时可能呈现出的状态有以下的情况,包括:
1.头离水面很近,嘴巴位于水面。
2.头向后倾斜,嘴巴张开。
3.腿不动,身体垂直于水面。
4.急促呼吸或喘气。
5.双眼无神,无法聚焦。
6.紧闭双眼。
7.头发盖住了额头或者眼睛。
8.试图游向某个方向,却未能前进。
9.试图翻转身体。
10.做出类似攀爬梯子的动作。这样的状态会让人误以为他在游泳、练习憋气、玩水等,而忽略了溺水发生可能。
所以,家长应注意识别溺水的表现,并且时刻保持有效看护。
三、如果孩子发生溺水,该如何教他们自救?
溺水发生是非常突然,也是很短暂,所以应提前教会儿童自救的方法,其中包括:
1.首先不要惊慌,调整呼吸,待口鼻露出水面后,迅速举手呼救,这一动作,往往会引起专业救生员的注意,从而得救。2.如果碰到脚抽筋,可以反方向拉伸“抽筋”部位的肌肉,让其伸展或松弛。
3.注意抓住水中漂浮物或者木板等。
4.尽可能屏住呼吸,头后仰,暴露出口鼻,然后用嘴呼吸。5.当救援者出现时,不要惊慌抓抱救援者,而是要听从救援者指挥,让他带着游上岸。
四、如何帮助溺水者?
遇见溺水,不慌乱,大声呼叫,找人帮忙,同时拨打、求救。寻找身边的漂浮物抛向溺水者,把衣服打成绳结或寻找竹竿、长绳抛给落水者。救人时,趴在地上降低重心,以免被拉入水中。
五、如何进行CPR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
(一)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救人的第一步是确保周围环境安全。这一点很重要,却很容易被人忽视。如果救人不成,连同自己也陷入困境,就得不偿失了!
(二)判断意识并呼救
判断患者的状况:呼吸、意识、脉搏。
呼吸:用你的脸颊贴近患者的鼻孔,感受呼吸。脸颊部的皮肤敏感度比较高,这样的感受比较准确。
意识:拍患者的肩膀,并大声问他:“你怎么了?能听见么?”同时观察患者反应。
脉搏:一般是触摸颈动脉波动(喉结旁开两厘米处)。
请注意:在实际操作中,以上判断患者状况的行为,必须用不到10s的时间迅速完成。
(三)开始急救
急救前,尽可能让患者躺在地上或者硬木板上,这样更好保证接下来的按压深度达到标准。必要时可以松开患者腰带和领口,为了不让其憋气。
按照C—A—B的顺序进行:
C—circ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