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

这个气胸病人是个小帅哥,男,20岁,朋友家的孩子,在附近的大学上学。

今年元月份,在上体育课踢足球的时候,因为猛跑和同学发生了突然碰撞,出现胸背疼痛痛的症状,医院做检查,发现肺泡破裂,气体进入胸腔,压缩肺体,出现气胸症状。

医院检查后,出诊大夫说气胸不是非常严重,压缩面积在10%左右,没有到需要紧急手术处理的程度,嘱其回去自己静养休息观察一下再看,如医院治疗。

学校离我这里比较近,朋友让其到诊所采用中药方法治疗缓解,以免变的严重,同时也是想可以更好更快速的恢复到原来的常态。

刻诊:胸稍闷,不重,自感背心疼痛,呼吸说话时不敢大声,不敢大口呼吸感。舌苔白,润滑,稍腻。没有特别严重的异常反应。

双脉浮紧5-6分,双寸沉部短,右寸短甚,双尺比寸关稍沉。

其之前因食欲不振,无胃口,来用中药治疗过,当时从舌苔和症状表现整体看中焦寒湿都比较盛。其上学的校园也是在北方的湖边,冬天时则会异常的潮湿和阴冷,床铺经常是潮湿状态。再加上小时候身体就不是非常好,一直有肺病,经常哮喘咳嗽发作,当时打针输液用的西药也很多,身体底子不是太好,整体的寒湿情况也比较盛。

从脉象上看,浮紧脉,外寒也比较重,同时中焦寒湿亦重,湿困脾,脾阳不足。中焦的脾胃气寒,就会直接影响到上焦肺本身,再加上有外寒,再加上运动导致的肺体内伤。

好在整体状况和内伤目前看症状不是非常严重。

从脉象上看,肺气、心气不足,上焦气不足,根据之前来诊时的脉象,这个是上焦不足是本身就有的问题。但目前情况下比较好的方法还是温中焦寒湿来让身体自然补充上焦,不太适宜使用大剂量补气药来补肺气及上焦气,以防增加上焦肺的负担。

有外寒,表寒我们常用的是麻黄,用麻黄来让肺卫气透寒外出,解被寒所束的肺以及太阳表。

肺气有不足也有表束而造成的实,除了麻黄外,再用杏仁、厚朴来加强肺气的降,除了这两种药以外,还可以加上炒莱菔子、苏子来协助降肺气。厚朴还能同时降胃、大肠气,增强中焦的运行。

中焦寒湿比较重,脾胃阳气不足,在配合祛表寒药的同时来温中焦寒,白术、干姜、附片、茯苓、白豆蔻、姜半夏、独活等均可以使用,同时独活配合麻黄有发表同时袪寒湿的作用。

那么处方就出来了,用药如下:

麻黄、杏仁、厚朴、炒莱菔子、干姜、茯苓、白豆蔻、独活、姜半夏、附片、细辛。

因肺阴肺气有所不足,麻黄用量稍谨慎,用量在7克左右,杏仁10、厚朴12、炒莱菔子16、干姜9、附片7、细辛7、茯苓16、白豆蔻9、姜半夏15、独活15。

上药改方一次,没做什么大的变化,共计吃八天气胸平复后就未来复诊。

在四个月之后,其因为感冒来治疗,问起气胸情况,说服药后已经无碍。

即使是同一种病也分轻重,在治疗过程中有些病还是在变化的。通常在初学中医的时候容易看到别要写某方治某病,或者是某病用某方,就容易往上套着去治疗,而且容易以为只要有此方,这个病都可以治好,可以解决好。

其实这是一种很理想的状态,况且同一种病形成的原因未必相同,来源未必相同,症状未必相同,因为治疗方法上也各异。这个也是中医所谓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道理。

特别是在初学的时候容易形成上面的观点,怎么办呢,其实没有太好的办法,这个只有通过慢慢的学习基础,学习更多的中医知识来充实了解,只是在初学的时候不要有这种定见,不要去神化某人就可以避免。

而且在很多中医的教学中,大家也比较喜欢这种样子的讲解。通常是讲某病怎么治,用什么方,于是讲课的人也会用这种方法来吸引爱好者来学。有时候再加上吸引人的医案,就更容易形成一个套路,治病是套路,讲课是套路,宣传也是套路。因为中医似是而非的东西太多了,真正讲临床,真正务实的相对较少。总会容易把人给套路进去被割了韭菜。

前几天有一个肺气肿病人来看身上的牛皮癣,这个病人早几个月来诊所治疗过,因本身有慢支炎,肺气肿,肺大泡,平常一受凉就会哮喘,有时候还会非常剧烈。但大多时候来吃药一般二三天就可以平复。几个月时前来治疗,当时吃药后不见减缓,而且有加剧趋势,嘱其医院检查后再看情况治疗。

于是这个医院检查,检查后发现已经有比较严重的气胸,但是,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县医院让其住院了十多天,最后医生可能是感觉病情过于严重了,医院无法手术,也无法处理,让其速转院。

病人当时的情况已经相当严重了,医院住院手术,医院后就马上进行了手术处理,术后转危为安,但哮喘仍然严重。

病人后来说起这件事时还非常气愤,好在术后恢复的相对比较好,但老慢支的底子还是在。又加上病人经常骑摩托车到处奔波,皮肤慢慢出现问题。

这次来时全身性的牛皮癣一块一块的已经布满,在给他治疗牛皮癣的同时还要照顾到病人的身体底子和老病灶。

另一个病人是我在老家的的姑父,有着几十年的肺气肿,肺大泡,前几年的时候还更严重些,经常住院治疗,近几年逐渐变的平缓。

老家在苏北地区,冬天的时候会下雪,也会结很厚的冰,因此每年冬天的时候都比较难过,也不敢出卧室门,只能呆在做了暖气的屋子里。卧室门都不能出,因为一吸冷空气就会哮喘加重呼吸困难。

有一年春节后,因子女共五家人中的四家人要到外地做生意,傍晚的时候说定了外出的日期。当把这个信息告诉他时,可能是担心自己没人照顾或者是其它的什么原因,或是情绪变化大,病人肺大泡突然破裂,医院时就已经不行了。

说后面这两例的的原因是想告诉大家很多病发作起来会非常凶险,不要看着名人说某方能治好某一个病,这个病就一定用此方能治好。这个想法是要不得的。

病有轻重,甚至平常大家不注意的感冒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危急重症,这时候也不要想着一直忽悠大家的一剂知,二剂已。是的,是有这种情况的,很多新感是可以很简单的就处理好,甚至连汤药都不需要服用,就用简单的中成药就可以处理好,甚至喝热水或者是生姜红糖水都可以痊愈。问题是有时候因为各种原因也会有发展到非常不好的情况。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得了感冒,后续转成了肾炎,肾炎又转成尿毒症,然后很快死亡的例子也是有的。

或者是感冒后迁延不愈,反复高烧的儿童,也有转成川崎病的可能,这种会会留下心脏病的底子。其实这个情况我就遇到过,一小病人,六岁,感冒后不愈,又反复高烧39度以上十多天,到医院治疗后仍不愈,医院检查,怀疑有川崎病的可能,家长一听着急的快要疯了。医院大夫让其到华西去做心脏处活检,医院出来后马上跑来问中医有没有办法治疗。记得当时开了葛根汤加减,两付药后体温就恢复正常,诸症消失。

另外在以前流感季节,通常也医院后再也没有回来。

现在的疫情咱们就不说了,医院治疗,也不能拿这个来吹牛。不过大家可以通过新闻的报道和一些通报,根据自己所学基础来分析一下这些症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能怎么样的转归?怎么样去相应的治疗?算是给自己模拟演习一下。

中医是可以治很多危急重症的,效果虽然也会很好,但平时接手时也要有风险意识。现在社会环境来看,很多事情真的是伤不起,有些预后如果自己没有清晰的认知,这种情况就不去接手,医院的急救来得更清晰明白。

医道知微

汉唐中医理论实战。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squjiang.net/lsdl/83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