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盖曼应该有很多读者,肯定比安吉拉·卡特多。他的小说特别适合拍成好莱坞电影,比如这一部《乌有乡》。
一个原本有些普通的职场打工人,突然卷入了伦敦的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天使被困在城堡,地铁是伯爵的宫廷,伦敦的阴暗角落是魔法的地带,而现实世界中的人,同事、朋友、未婚妻却再也不认识他了,他为了找回自己的生活踏上了一段冒险的历程。
我想成年人有时候也会幻想,那只在角落里发出恼人叫声的老鼠也许是一个神秘魔法家族的一员,因为某种罪愆被诅咒,而因为某种意外,你介入了那个家族与另一个魔法家族的爱恨纠葛之中,或者在工作日一个无聊的夜晚,抬头望向那并不清澈的星空时,幻想着一颗流星划破天际,将一个隐藏的咒语带到你的房间里,种在你身上,等你早上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拥有了飞行的能来,或者突然能看见空气中的幽灵……无论如何,哈利波特的故事,指环王的故事还有其他魔幻故事陪伴很多人度过了那爱幻想的青春,也许我们都希望自己也能经历一场魔法的探险,稍微逃离一下这琐碎无趣的现实。
在《乌有乡》的结尾,理查德问加里:“工作、家、酒吧,约女孩,住在城里、生活。这些就是全部吗?”加里说:“我想概括得差不多了,没错。”最后理查德拿出猎刀,在墙壁上胡乱地砍着,试图找到通向魔法世界的路,这一幕让我想起一个视频的片段:一个出生没多久的孩子在哭,一个玩世不恭的男人对那孩子说“省一省你的眼泪吧,朝九晚五的工作、住房贷款、心碎和中年危机,将来有你哭的地方。”尼尔·盖曼总算还是安排了美好的结局,如果是我,我也许会让理查德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场梦,而且至死没能再回到下伦敦,除了那把猎刀,没有什么能证明他曾有过那么一场冒险,甚至,再安排另一个故事,让那把猎刀有另一个来源,而最终,理查德只是做了一场白日梦,他的未婚妻离开了他,而他也失去了现实中原本拥有的一切,就因为他的白日梦,他陷入了无法处理现实生活的地步……这样好像有些太暗黑了。
不知道是谁说过,人类渴望故事的需求是根深蒂固的,从我们的祖先围绕在篝火旁,消磨晚饭之后的慢慢长夜之日起,这种传统就保存了下来。在《乌有乡》里,卡拉巴斯侯爵认为,这个世界多的是渴望被蒙骗的人。我实在是太同意这句话了,甚至认为,恐怕明白这一点的人,都会免不了有点玩世不恭。即使如此,他还是有可能受骗,因为这种渴望和渴望故事有着相同的心理结构,理智很难抵挡,只有更多的经历让他心如死灰以后,这种渴望才会慢慢消退:不过那样,人生就没什么意思了,不是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